国内外空气托辊及滤料的发展应用
2010-12-21

  
  空气输送带即气滤,是指将空气中的污染粒子接近完全地去除。它比空气净化又进一步,空气净化适用于许多工业过程中对污染空气的处理要求不太严格的场合。空气输送带技术是近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它是指应用空气净化设备控制粉尘微粒的污染或通过空气循环输送带将空气的悬浮颗粒物捕集,以保护环境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它在空调、通风除尘及其它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空气输送带技术在滤料的研制及开发、输送带机理的研究及输送带设备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空气输送带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取得的成果,提出了空气输送带技术的研究及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滤料是可将分散于弥散的流体中的固体颗料分离出来的多孔材料,弥散的流体可以是气体或液体。滤料的种类有纤维滤料、微孔滤膜及覆膜滤料。滤料决定着输送带过程的效果和效益,它的发展决定着空气输送带技术的发展。它广泛地应用于室内、外空气质量品质的控制。此外,在空调的新风输送带、循环空气的处理及利用方面以及环境保护、机械、电力、煤炭、陶瓷、化工、医药、轻工、化肥、农药、粮食加工、港口运输、交通筑路等各行各业都需广泛使用输送带技术和合纤滤料。
  
  我国滤料生产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还没有滤料生产厂,市场上也没有专用的滤料产品;60年代逐步将化纤纺织品作为输送带介质,应用到工业各个领域中,满足不同行业的需要,作各种不同用途的输送带材料制成的化纤输送带布具有耐酸、耐碱、高强力、纤维光洁等特性;70年代未,国产滤料208涤纶绒布的诞生为输送带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第一批滤料;80年代又仿照日本产品开发了729聚酯机织滤料,并专为输送带除尘的需要研制出针刺毡滤料,提高了袋式除尘器的滤尘效率;90年代中期,我国科技人员开发成功覆膜滤料,即采用特殊工艺,将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复合在机织布、非织造布滤料或玻璃纤维滤料上,该滤料输送带时形成一次粉尘层,实现了表面输送带,为高效低阻和节能提供了优质输送带材料。
  
  目前滤料的发展趋势是:(1)由二维结构的机织输送带布向三维结构的非织造输送带布发展,由短纤纤化机织输送带布向长丝输送带布发展,由复丝加捻输送带布向单丝输送带布发展;(2)由常规化纤输送带布向高性能、多功能、高质量的输送带布发展,由合纤滤料向覆膜滤料发展。
  
  目前,我国多数合纤滤料生产企业后整理和复合设备还不够完善,产品的品种和性能开发受到一定限制,一些特殊用途的滤料不得不依靠进口。今后应对现有滤料进行后整理,并应用复合工艺技术,研制开发新型滤料,提高国产滤料的性能,形成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产品。
  
  空气输送带技术是通过将滤料制成不同形式的托辊实现空气输送带。为增加托辊有效面积、优化输送带性能,空气托辊的结构形式已由原单一的单板形发展到褶状板形或筒形、长圆柱形、堆叠圆盘形及矩阵形。国产高效托辊最早诞生于1964年。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托辊开始进入我国,它促进了国产托辊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已开始研究国产驻极体静电空气托辊。所谓驻极体是指能长期储存电荷的电解质材料,即采用一些方法使纤维长期具有电荷,利用静电捕集机理提高托辊捕集效率。目前,国产托辊的生产存在生产标准和检测标准不统一、效率测试方法不严格、产品规格花样繁多及尺寸不统一等问题;同时,在微电子及精密机械行业,高效托辊的净化效果已无法满足要求,国产亚高效、超高效托辊有待开发。这些问题需采用规范管理及增加研究投入的办法来进一步地加以完善解决。目前空气托辊常应用于住宅、办公、商业及工业建筑的洁净室、HVAC系统、激光外科手术室、空调器等场合。
  
  国外输送带材料开发的新动向为:向非织造布输送带材料、复合膜技术的输送带材料发展,向采用高技术、高性能的玻璃纤维、聚四氟乙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等材料开发多功能的输送带材料发展。
  
  国外对输送带材料的研究生产应用,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系统。每个滤布材料性能,如通气性能、强度、截留粒子能力等,都有一套完整的测试和试验手段。采用新材料开发的滤布不断增加。为了减少清灰阻力,国外已从织布类滤料开始向纤维栅类滤料过渡。纤维栅类滤料是将长纤维上下纵向布置形成一根根的栅栏,当一层栅栏输送带效果不理想时,再加另一层栅栏,直至达到理想的输送带效果。为了减少粉尘泄漏、提高输送带性能、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将细直径的玻璃纤维与耐高温的合成纤维优势互补,制成复合针刺毡滤料。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介入、纺织新材料的发展,国外输送带技术已向医疗、新材料提取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
  
  在空气托辊发展方面,近年来,驻极体静电空气托辊为国外应用较多的高性能空气托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等国,前几年已开发生产出采用64MD级别以上半导体元件、空气输送带效率达99.999999%(0.12~0.17μm)以上的超高效空气托辊。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